經濟觀察:中國GDP的增長基因
在經濟新常態下,不同地方的GDP增長數據出現分化,一些省份處在轉型升級的陣痛中,一些省份交出了有質量的GDP增長數據。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總量已突破10萬億美元。這樣巨大的體量,一個百分點的增長都是很大的絕對值,保持GDP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也將使世界受益。關鍵是向什么要GDP增長,靠什么獲得有質量的GDP增長?
不久前,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得了國務院的批復,目標是通過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和協同發展,破解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體制性難題,打造跨境電子商務完整的產業鏈和生態鏈。在電子商務的發展上,浙江在中國大地上起著引領作用,創新發展使浙江的GDP不僅數據較好看,而且是質量引領。
與過去經濟高速增長的30年相比,最被人們熟知的出口、投資與內需這“三駕馬車”都走到了收縮關口。如果再靠大規模投資拉動經濟增長,被人們形容為注射激素,不可能保持經濟長久的動能,還將留下不好彌補的后遺癥。必須靠有質量的增長,就是不再簡單地依靠傳統的要素投放來獲得經濟的增長,而是效益為先,創新為先。
專家指出,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改革重在“破”,今天的改革重在“創”造。轉型必然對中國經濟增長要素的配比和調整提出挑戰。
“創”是創新、創造、創業、創客……對于中國來說,“創”造未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迫切,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充滿了可能和機遇。創新溢價在當下的中國將獲得最高倍數的回報。
中國古人說,“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大繁榮》的作者埃德蒙德·菲爾普斯認為,所有領跑過世界經濟增長的國家,其繁榮真正的啟動鑰匙并不是重商主義,而是“無處不在并且深入草根階層的創新”。他認為,中國正在發展高度創新型經濟體。這樣的經濟體能夠帶來巨大好處,同時可以倒逼經濟和社會轉型。
著名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也堅信,市場經濟的活力主要來自那些擁有顛覆性創新能力的新企業,而一個國家長遠的繁榮昌盛也來源于此。
2015年的中國,充滿了創新創業的味道。從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創業”“創新”幾乎與“改革”一詞出現的頻率相當。在80篇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通稿中,“創業”“創新”這兩個詞出現的次數之和達到325次。
發展仍是中國所有工作中的第一要務。如果經濟的“數量”指標跟不上,那“質量”指標也會下滑。對當前經濟困難要有足夠清醒的認識,保持高度的緊迫感。同時,中國經濟正在努力往價值鏈上游移動,而不僅僅是追求短期的利益。
30多年前,中國有很多人在改革開放政策激勵下,淘了“第一桶金”。現在政府正在激勵大眾創造“新的第一桶金”。
從那些交出有質量的GDP增長的省份的實踐中,可以看到,代表市場的力量和代表創新的力量的份額的持續增長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
數據顯示,2014年,廣東高技術及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48.1%,通信產業和機器人等先進制造業正在替代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成為“珠三角”的新名片。在廣東深圳前海,誕生了第一筆互聯網金融貸款;在深圳的創客空間,集聚著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力量。
新一屆政府正在努力將過去審批林立的營商環境轉變為創業者的自由樂土。創造一個更富活力與彈性的社會和更讓民眾感到松綁的政府。
全面深化改革絕非朝夕之功,擋在前進路上的,不是頑固的老觀念,就是結結實實的舊利益。但草根創業者與民間的創新力量正在看到越來越多的希望。
當下,中國的創新創業者正在體會種種實實在在的便利: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營改增扎實推進、中小企業獲得減稅降費大禮包,IPO注冊制改革也即將登場。創業者注冊企業更容易了,辦事需要政府審批的項目大大減少。
決策者正像一位技術超群的創客,一手“打印”創業創新的社會氛圍,一手“切割”多余低效的行政管束。
人們有理由相信,2015年中國的GDP數據構成因素中將有更多來自新產品、新業態、新創意。
創新和創業將成為中國GDP的增長基因。
- 上一篇:特高壓輸電助力京津冀清潔能源 [2015/4/10]
- 下一篇:上半年我國旅游收入有望達1.7萬億元 [201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