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全國谷子種植面積可望恢復到3000萬畝以上
中新網石家莊4月21日電(李茜)近幾年,小米的價格不斷攀升,甚至超過肉類,但由于谷子自身特性導致的間苗除草難等瓶頸問題,機械化水平難以大幅提高。國家谷子改良中心主任、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谷子研究所所長程汝宏21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小谷子,大產業”已成共識,谷子簡化生產技術全面推廣后,全國谷子種植面積可望恢復到3000萬畝以上。
程汝宏說,谷子起源于黃河流域,在很長時期內是我國北方人民的主糧,被譽為“中華民族的哺育作物”。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谷子年種植面積仍高達1.48億畝。此后,隨著水利設施的改善、玉米等高產作物的發展,谷子生產面積逐漸減少,目前年種植面積約1500萬畝。近年來,隨著旱情的發展、“富貴病”人群的增加以及谷子產業的發展,谷子的抗旱節水特性、營養保健價值、產業開發價值被重新認識。
“谷子是費工作物,有著落后的栽培文化,沒有機械化就沒有現代化。”程汝宏認為,在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谷物種植如繼續沿用人力畜力為主的落后生產方式,難以滿足社會需求。與此同時,種植效益的提高,也促進了谷子生產從一家一戶小規模傳統生產方式向規模化、現代化生產方式轉變。
“實際上,國家已為谷子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程汝宏稱,2009年以來,國家農業部啟動了國家谷子糜子產業技術體系,目前有18個崗位專家、19個綜合試驗站,研究內容基本覆蓋了全產業鏈。谷子種植效益的提高促進了谷子規模化生產,但谷子規模化生產的擴大、人工費用的提高也急需提高谷子農業機械化水平。
程汝宏認為,谷子簡化生產技術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對于解決谷子生產發展的關鍵技術難題,提高勞動效率,促進干旱地區農民增收等均具有重大意義。此項技術全面推廣后,谷子生產將與小麥、玉米一樣實現規模化栽培,全國谷子種植面積可望恢復到3000萬畝以上。此舉對于干旱地區調整種植結構、減緩水資源緊缺狀況、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干旱區特色谷子產業的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具有積極意義。
20日,2015年首屆華北地區谷子全程機械化生產觀摩研討會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召開,記者跟隨程汝宏所長全程觀摩了此次活動,也體會到了民間蘊藏的“谷子熱”。該研討會是由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谷子研究所、河北省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山西省農林科院谷子研究所、張家口市農科院、河北皓凱貿易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來自華北地區的種植專家、農業機械企業、谷子種植大戶等500余人參加了當天的研討會。
記者在現場看到,會場擺放了不同功能的谷子種植機械化器械,每個器械的講解員身邊都圍滿了咨詢的人,還有種植專家進行講座。來自邯鄲磁縣的宋子剛告訴記者,近兩年小米的價格不斷攀升,他看到了其中的商機,所以從去年開始在當地種植一百多畝谷子,并在播種、收割環節采用機械化。
據活動主辦方之一河北皓凱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梁連貴介紹,他們發起這個活動,是為了給農機生產廠家、科研單位、種植大戶、合作社等搭建了谷子全程機械化生產的交流、研討平臺,必將促進我國谷子機械化生產水平。當天,有幾十家農業機械經銷商表達了購買意愿。(完)
- 上一篇:一季度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504萬千瓦 [2015/4/21]
- 下一篇:工商業電價下調 工商企業年內可節約數百億成本 [2015/4/21]